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子民好好说 > 正文

“感染”与“传染”的区别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下,媒体上经常会出现“感染”两字,比如,“全球新冠感染病例数破30万”、“意大利4824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病毒”等,在具体使用上我们往往容易将其与“传染”相混淆,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呢?我们试着从医学角度进行辨析。

  感染一般是指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虫等侵入人体机体并生长繁殖引起的病理反应及对机体造成的损害;病原体通过一定途径侵入机体的另一部分并带来伤害。

  传染旧谓因病疫传播蔓延而致病。现代医学指病原体从有病的生物体侵入别的生物体。人和高等动物会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当这些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他们会克服机体的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这个过程称为传染。通常传染是指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从一个人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

  “感染”与“传染”的区别 ,可以用花粉传播过程中的“受粉”与“传粉”(又称“授粉”)来比喻,雄蕊是施传者,雌蕊是受感者。“传粉”指雄蕊将花粉传给雌蕊;“受粉”指雌蕊接受雄蕊的花粉。疾病传播的过程,也是有施有受的。传染源(生病的生物体)是施者 ,生物体 (人或动物)是受者。“传染” 同“传粉”一样指病原体(病菌或病毒)从传染源排出,侵入生物体内,引起病理反应;而“感染”则同“受粉 ”一样 ,指生物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产生病理反应。

  医学上有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之分。传染性疾病是感染性疾病的一种,也就是说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但不是所有的感染性疾病都有传染性。例如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结核杆菌、艾滋病毒、梅毒螺旋体等导致的感染有传染性,这些就构成传染病,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部分组成,缺一不可。感染性疾病还包括其他,譬如败血症,由各种细菌感染导致的全身症状,通过血培养能培养到细菌,是感染性疾病,但没有传染性。

  根据感染病是否具有传染性,感染病可分为传染性感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病。两者在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的生物特性和疾病控制策略方面均存在重要差别。有关传染病的概念已有被实践证明了的相对成熟的理论,但对感染病有关的概念和理论研究还很不充分。传染病流行的新特点要求人们对其有关的概念和理论重新认识。在感染病的临床实践中,非传染性感染病更多地考虑个体治疗;传染性感染病不仅要考虑个体治疗,而且要考虑群体预防。

  参考文献:

  巫善明,张占卿.对感染病和传染病有关概念的再认识[J].世界感染杂志2003,3(1):2

  (2020-03-25)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