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师生交往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当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追求。
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的引领和促进作用非常重要。师生交往作为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方式,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路径。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可通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来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始终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把关注学生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因为这既是教师教育情怀的最直接体现,是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又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学生谋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能思考的人。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改变。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变教学目的为学习需要,并给予学生必要的生活帮助和情感支持,让学生去主动学习。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师生交往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查看详情]
对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思考
现代心理学认为,知识、方法和情感是同一过程中的不同方面,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方面。 [查看详情]
引入趣味田径教学模式 提升高中体育课堂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中可见体育的的重要性。 [查看详情]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评价策略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在此,阐... [查看详情]
立德树人指向下的综合实践育人探索
育人先育德,德育的目的就是育德。而德的养成不仅要内化于心(德性),更要外化于行(德行)。 [查看详情]
全脑教育理念下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全脑教育指的是全脑(指左脑、右脑、间脑)功能的开发、全人教育教学。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