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科研管理 > 正文

科研人员必备的四个科学素养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人的科学素养是指其对自然世界和社会存在进行理解和判断的能力,依靠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精神来支撑。科学素养体现在参与社会事务和经济生产中个人决策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水平和理解程度,即能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包括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科学、数学和技术的作用和局限性;能够以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

  通常,科研人员的科学素养体现在四个方面: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敏锐的灵感或想象能力、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无畏而诚实的表达能力。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容易出现方向性错误;没有敏锐的灵感,很难找到突破点;综合分析能力不强,可能会忽略新的发现;新发现往往与已知的概念有差别,要敢于突破框框向学术界宣布。

  然而,要达到这几点要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曾经面试过几位应聘“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编辑的求职者,都是理工科的硕士毕业。6人都公开发表过论文,但只有1人学过文献检索课,没有人知道科技查新是什么。是学校没开过这样的课?导师没有给予指导?还是自己没好好学?这样的知识基础根本不可能做出像样的科研成果,有志从事科研事业的人,一定要掌握科技文献检索方法,科研过程中要时时查新,处处查新。这是获得学科知识和科学研究前沿的基本技能与前提。

  再比如说文献阅读能力,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年轻人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激发人的思考和分析,认知和判断,书写和表达等能力;阅读少,理解能力就差。通过阅读大量与本学科相关的文献,积累知识并建立起对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基本认识,理解问题的层面就会深入,才具备研究问题的辨识能力。掌握学科背景知识很重要,背景知识越多,吸收新知识的速度就越快,拥有坚实的学科背景知识,才具备批判性思考的资格,才能在本学科领域找出突破方向。大量的阅读和研究积累还能建立起不同知识领域的链接能力,这种链接与应用会随背景知识的积累而更加流畅,学会融会贯通,进而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科研的突破点往往在交叉学科之间。

  关于“无畏而诚实的表达能力”,乍一听容易误解,尤其是“无畏”俩字,其实,如果结合科学的发展进程,我们不难理解。科学事业上没有最高,只能是更高。在探索未知世界,发明和改进技术的道路上要永不停步,永不自满。每一项新的发现都会随之而来产生新的理论问题,任何一个学科在发展过程中都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最高只是相对的。所以科学事业中不存在权威,没有老大,不要盲从和迷信权威,院士们也不要自大。

  所以,科学不等于正确,有非议和不足是论文的常态,科学的不断进步不仅要求科研人员尊重他人的发现的优先权,还要尊重他人理性怀疑的权利。因为科学上新的命题往往是挑战已知概念,不可能符合传统逻辑,引起非议是必然的。同时,科研人员不仅要严谨,而且要诚实守信,准确无误地报告研究过程,诚实地向科学界开放自己的实验数据和研究结果。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的科研成果,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维护自己和同行的社会声誉。

  基于此,从事科研工作的人要做好四个交代:一是对前人的交代,你的工作是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的,主要进展是什么;二是对后人的交代,你的研究发现或结果是什么,今后的研究方向是什么;三是对自己内心的交代,你的研究对人类是否有价值;四是对同行的交代,数据真实、结论可靠,同行可放心参考引用。

  (2018-09-27)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