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科研管理 > 正文

现代科研基本上都是添砖加瓦,“重大突破”属于宣传用语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拿破仑那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几乎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励志名言,遗憾的是,它越来越不适用于互联网时代的科研工作者了。

  人类文明史上确实有过重要科学发现和重大技术发明,但这些重大成就可以说是屈指可数,而且是多人数年积累的结果。大名鼎鼎的牛顿三大定律的发现,是基于亚里斯多德等人的学说,在结合笛卡尔等现代哲学和数学家以及伽利略、哥白尼和开普勒等天文学家的学术成果,特别是他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与莱布尼兹发明了微积分,提出了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才有了后来的光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形式上是他与爱丁顿的成功,本质上是当数学发展到非欧几里德几何学阶段才提供了条件,爱因斯坦以发展演变的动态宇宙观,根据黎曼几何的洛伦兹变换方程组推演,才发明了广义相对论,否定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建立了爱因斯坦的大师地位。人类登月成功更是几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并非阿姆斯特朗一个人的成就,等等。

  漫步在科学史的长廊中,你也许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自文艺复兴之后近代自然科学迅速成长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大师云集,群星璀璨,牛顿、爱因斯坦、拉瓦锡、法拉第、达尔文、巴斯德、门捷列夫、海森堡……特别是载入史册的1927年索尔维会议上那张爱因斯坦居中,普朗克、波尔、居里夫人、薛定谔等人在内的物理学家的合影,他们代表那个时代群星闪耀时人类最杰出的大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高速发展,长廊中的顶尖科学家的照片越来越稀少,直到霍金的离世,这位被视为最后一个被人类集体凭吊的科学巨匠,已化为宇宙的尘埃继续自己的探索之旅了。

  如今,你还能举出另外一位如霍金般举世公认的科学家吗?很难,并不是我们身边缺少大师,而是因为在近现代自然科学的蛮荒时代,那些大师们纷纷为各自领域提出了一些“元问题”,奠定了不同学科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基石,他们以个人英雄主义的方式,摘下了“低垂的果实”。当这些低垂之果被摘尽,科学的枝干越来越高,又与互联网时代不期而遇,基础科学领域任何点滴进步,都不再可能是科学家的独舞。

  首先,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未像现在这样广大。

  正如卡尔·萨根所言,无论在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人类前沿知识的探索,也越来越望不到尽头。譬如在宏观上,宇宙边界不断扩大,但没人知道膨胀的“外面”是什么。微观上,从最早的原子;到后来发现电子,质子,中子;到比质子更小的夸克,上夸克和下夸克;再到如今更小的弦理论,人类对宇宙基础单位的认知不断拆分,似乎没有尽头。

  其次,科技成果从未像如今这样大量涌现。

  地理大发现以及第一次革命以来,西方经济扩张与科学和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各种技术成果普及互相刺激,相得益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几乎所有国家都认识到科技对于国家发展的关键性作用,都在不遗余力进行资源、经费、人员的投入,其累积效应在全球化进程中快速拓展和放大,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这种进程目前依然还在加速当中。

  最后,科研从发现、发明到转化为现实产品从未像现在这样高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政治口号,而科技想要真正成为生产力中间还隔着“转化”两个字。当前,各国政府都在加大对科技转化的奖励力度尤其是对其中关键贡献个人的奖励力度,大大提升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使得科研从发现、发明到转化为现实产品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由于上述三个方面导致科技的疆域快速扩张,个人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正在逐步减退,这也就意味着,18世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社会分工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的科学研究中被无限放大,每一个具体的科研工作者都在分工和领域中被切割成一个个的星星,随着星空的延展,想要光耀整个宇宙变得越来越困难。

  这个时代,每个真正的科研工作者都能贡献部分力量,为昂扬向上的“科学大厦”增砖添瓦,而想在短时间内获得颠覆式的创新和突破变得越来越难,这也就需要科研人员要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浮躁。与其迷恋重大突破空耗心智,不如沉下心来做好具体的研究,踏踏实实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一些进展。

  同时也需要社会以理智的心态去看待科技,科学要求严谨求证,所以不能盲目相信某项科研成果或预期成果。科学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正确的科学观点、研究或看法,其提出者本身不一定有恶意,但这种观点或看法一旦被别人盲目的接受即成为科学迷信。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盏明灯,但其所照亮的领域是有限的,而未被科学照亮的世界又是动态的、变化着的。

  特别需要新闻媒体工作者,对科学研究取得的成果要理性判断,由于研究人员对自己成果的钟爱、科研的功利性评价导向和社会的浮躁心态等原因,把仅解决了个飞机的铆钉问题说成解决了整架飞机的问题屡见不鲜。如果都像科学家宣称的他的研究成果如此重大和神奇,那么,经济学家最应该成为富翁;医生最可能长寿;癌症在论文中已经找到了上千种治疗方法,但死于癌症的癌症研究者并不比普通人的比例少。

  科学发现是一点一点逼近,技术难题是一步一步攻克。我们讲尊重科学家瞬间闪光的思想,这些闪光思想也是在一定基础上的小突破,在原来难题上解决了一步,与重大成就相距甚远。不要迷信什么大师,大师往往是一代人集体智慧的代表。大师不是神,大师本身是由社会环境、时代机遇、自身的聪慧和个人努力等因素造成,其形象是多数人智慧的集成。此外,大师要靠历史检验,当代人自诩大师,或封别人为大师,都是利益的驱使。

  (2019-07-08)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