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双一流”建设 > 正文

如何办好大学科技园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对于大学科技园建设,笔者有一些粗浅的想法,认为以下几点需要坚持。

  首先,政府必须支持。政府的职责是创造环境,制定政策,进行宏观指导和扶持。政府必须支持大学科技园,因为大学科技园做的事情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国家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要经过三个台阶。现在我们正在第一个台阶上。解放后,我们国家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尽管我们国家的《宪法》从1970年就开始写入“按劳分配”。从刚解放时期的“供给制”,到后来的“八级工资制”,再后来又调整为“二十三级”行政系列,再后来工人也有“八级”。我们这种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它讲得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身份分配。1970年写入《宪法》的按劳分配,实际上真正有所体现“按劳分配”开始于改革开放。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所有利益的分配都是在围绕按劳分配这种体制在一点一滴的扩大。从根本上来讲,这些改革都是围绕这一点调动人的积极性,从人的改善自己生活条件,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美好的自身愿望出发,我们的社会也得到了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体现“按劳分配”,而且“按劳分配”体现的程度越来越大了,但是远远没有从根本上体现。

  为什么讲我们处在经济发展的第一个台阶上呢?主要是讲,我们现在进行的所有改革都是仅仅体现在解放生产力上。在这一点上,我们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革,经过了二十多年,我们国家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发展到2003年,我们的经济总量才占到全世界的4%,但我们的人口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二十几,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但当解放生产力到一定程度上,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仅仅依靠“按劳分配”的原则来促进经济发展是有限度的。下一步改革怎么办?我国新一届政府应该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和规划,比如新一届政府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与管理委员会。我国也正在做各种生产关系的调整,下一步的改革,要想我们国家的经济再上一个台阶,继续调动生产力积极性是一个方面,但更多的是要调整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调整各种利益集团、利益阶层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才能真正使生产资料和生产力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第二个台阶。如果这一步走好的话,我国的经济还会再上一个台阶,占全世界GDP的总量将达到7%~8%。

  如果再想发展,上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台阶,那么只能靠科技,靠强大的科技支撑。如果科技成果对国家经济的贡献不够,我国只可能是一个中等偏下的国家。我们要充分调动大学教授的积极性,转化大学的科研成果。我国大学有很多的科技成果,但是转化得很不够,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首先,我认为最根本最核心的原因是教授的科研观念转变不够。因为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的很多科研成果可以说是不值得转化的,原因是它立项时没有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因为很多我们研究立项的时候,教授认为这方面应该研究,应该向国家申请经费。但是,他没有考虑我们生产实际需不需要。当然我们不反对有重大理论贡献的科学研究应该投入精力财力来研究,但是还应该考虑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考虑科研怎么样与国家的经济建设相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就需要转变我们教授的科研观念。现在进行的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在转变科研观念,还科研本身的目的这一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但这只是刚刚起步。所以说,只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极大地推动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第二点是办好大学科技园一定要结合好学校的特色、学科特色。我们国家这么多大学,现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4个,当然有些还在建,大学科技园一定要结合本校的学科特色,有科研支撑,才能办好。

  大学科技园建设与我们转变科研观念有关系。因为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的科研经费主要是拨款体制,事实上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的科研体制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现在也没有真正改变过来。这样做,一方面是体制上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我们管理方面的原因。比如我们评职称都是评论文的。我们国家发表的论文很多。前几年是全世界的第8位,去年上升到第6第5位,论文发表量很大。但从被别人引用量上讲,远远比不上印度和巴西,我们科研的投人和产出比例远远比不上印度和巴西,这主要是我们科研的导向和评价的问题。

  我们国家对大学的科学研究重视不够。最近,我连续分析了1998~2002年国家拨的科研经费大学到底拿走了多少?这5年期间,国家拨的科研经费最高的一年大学占到了9.83%,最低的一年只占到6.09%。这么少的科研经费完成这么多的科研任务应该来说还是蛮不错的,且不说我们结合培养了很多人。从这几年的奖励来说,我们高校确实评出了许多优秀科技成果。每年的技术发明奖,按理说企业应该比较多,而我们高校连续3年都占到了三分之二,年年的自然科学奖我们高校都占到了50%,技术进步奖我们大都占到了46%~49%。所以尽管我们高校占总科研经费的比例是小的,但是我们的产出是非常高的。这给我们大学科技园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也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再加上这几年大学教授科研观念的转变,更多的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有些成果还是蛮好的,有转化的价值。比如北大方正,凡是在方块字领域里面都是认为咱们中国人最棒,比如清华同方的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开始是拉美市场,澳大利亚、非洲、土耳其,现在意大利用我们的产品。这种设备只有英国、美国和中国可以造。凡是竞标起来我们都是又便宜又可靠。

  大学科技园区别于一般科技园的最大特点在于,大学科技园一般是依托一所一流大学或一个城市的大学群体,有大学丰富的人才、技术、信息资源优势。要牢固树立“依靠优势学科,发展特色产业”的指导思想。大学科技园建设特别是今后的发展必须紧密依托大学的优势学科,特色的学科,依靠我们学科的驱动,靠大量的科技成果做科技园后继支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加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发展特色支柱产业。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地方政府如此重视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希望大学科技园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资源,通过大学科技园的技术、人才等扩散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孵化,带动地方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调大学科技园功能中最重要的还是孵化器功能。大学科技园应该是一个大型的科技型企业的孵化器。但大学科技园的孵化器功能,应该和社会上讲的孵化器或创业中心等有所区别。大学科技园的孵化器功能在于利用大学源源不断的智力优势,促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大学转化科技成果及孵化科技型企业服务。大学科技园可以充分利用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区的优势及资源,大学科技园的创新技术成果应优先向高新区扩散,孵化成功以后的科技企业也要尽量进入高新区继续成长并得到发展。留下来的将是一些具有大学明显学科特色与优势,与大学科技紧密结合且是技术、人才高度密集的企业,利用大学的优势和大学科技园的有利条件,获得继续发展。(2004-05)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最后一页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