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科技创新 > 正文

科学精神应是教育和科研的灵魂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科学素养的提升源于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精神的培养则需要贯穿于教育的始终。素质教育中极为关键的一项就是科学精神的教育,科学精神是现代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也应该是我们的教育最为关注的方面。

  尤其是高等教育,承担着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功能,一定要将科学精神作为教育理念的灵魂,要将科学精神的培养体现在教学和科研的每一个细节。

  我们要理解,科学不等于正确,有非议和不足是论文的常态,科学的不断进步不仅要求科研人员尊重他人的发现的优先权,还要尊重他人理性怀疑的权利。因为科学上新的命题往往是挑战已知概念,不可能符合传统逻辑,引起非议是必然的。同时,科研人员不仅要严谨,而且要诚实守信,准确无误地报告研究过程,诚实地向科学界开放自己的实验数据和研究结果。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的科研成果,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维护自己和同行的社会声誉。

  科学精神要求学术共同体及其成员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追求卓越的精神,体现在科研的全过程,从事科研工作的人要做好四个交代:一是对前人的交代,你的工作是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的,主要进展是什么;二是对后人的交代,你的研究发现或结果是什么,今后的研究方向是什么;三是对自己内心的交代,你的研究对人类有价值么;四是对同行的交代,数据真实、结论可靠,同行可放心参考引用。

  科技工作者的言行在社会上具有较大影响,应起到模范和表率作用。取得新的科学发现或创新进展成果,先找真正的同行交流、讨论和修正,在未经同行认真评议的情况下,不主动找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不包装、不忽悠。学术道德建设在学术共同体内更多地体现在学风上,学术风气不仅关系到学术自身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不良的学风不仅损害学者和学术的形象,而且会影响公众对价值导向和价值观念的认同,从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

  科技工作者应当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以不断创新,勇于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为己任;要自觉把自己从事的科技工作同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要以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自身义务,积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工作者要坚持真理,自觉维护科学尊严,并以科学技术知识为武器,勇于同一切愚昧、迷信活动和各种伪科学活动作斗争。科技工作者要正确对待各种自然现象,不得参与、支持任何形式的伪科学和愚昧、迷信活动。

  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盏明灯,光芒无处不在,照亮了自然的发展规律,提升了民众的科学素养。通过教育滋养的科学精神则是这盏明灯永不枯竭的燃料。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重要且迫切的任务。

  (2017-08-11)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