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精彩年鉴 > 2014年 > 正文

2014年8月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2014-8-1

  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与大学合作开展技术研发非常重要,企业研究的是它自己的专有技术,申请自己的专利,目的是垄断市场,获得超额利润。企业研究出的技术不可能转让给竞争对手,因而,技术研发经费只能靠企业自身投入。国家财政的钱支持某个企业搞研发,对其它类似企业就产生不公平竞争。

  2014-8-4

  教育的功能不应无限扩大。教育工作者承担的是对知识的责任,包括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人类文明传承。社会不应把泛在教育的任务强加在教育机构的头上,什么事情都怪教育没办好。教育部门要在国家和全社会支持下,尽最大努力承担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范围,控制教育成本的责任。

  2014-8-5

  社会诚信和道德滑坡的责任不应怪罪教育部门。法律规定诚实守信、赡养与抚养、尊重和保障个人权利等,都体现了道德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要求。道德所要求或者禁止的,往往要求法律做出相关规定。教育部门不是司法机构,无权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社会行为,因此,教育难以承担提高社会诚信和道德水平的重任。

  2014-8-6

  让学生给授课教师打分被视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改革,其实,学生给教师打分只能部分参考。如果学生给教师打分的权重过大,对教学严谨,评分认真的教师会很不公平。因为今天的校园里,教学认真和评分慎重的老师反而不受大学生们欢迎。学生评分过重,会导致有的授课教师不得不“讨好学生”。

  2014-8-8

  科技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好奇心,人类认识世界的不竭动力来自于人类的好奇心,驱动人类认识自然不断深入;其二是市场需求,社会一旦有某种技术上的需要,研究人员就会不遗余力的研发技术,推动科学不断进步;其三是国家安全需求,国家战略安全往往是科技人力财力投入的主渠道。

  2014-8-11

  科学的淘汰机制是保证质量的重要前提。为了保证毕业生质量,大学制定了淘汰学生的标准;为了保证教学和科研水平,不少大学也正在制定淘汰教师的办法。为了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国家应该制定淘汰大学的规章。高等教育缺乏活力的因素之一就是没有淘汰大学的机制,学校办好办坏都不会被淘汰的体制应该改变。

  2014-8-12

  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特别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的普及,大学的末尾淘汰将成为必然。政府要制定相应的规划,有计划地让一些办学水平差,招生困难的学校善始善终。大学领导也不要自欺欺人地宣扬自己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招生不困难等,新一代大学生追求的是学习效果而非学历结果。

  2014-8-13

  提高大学的学术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激励SCI论文发表数量无疑过于简单。站在校长急于提高学校影响力的角度考虑,通过对SCI论文作者的奖励,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明显效果。科研的本来目的是认识未知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论文只是科研的副产品,奖励发表SCI论文的政策是科学的异化。

  2014-8-14

  最近收到的投稿论文中,署名共同第一作者的现象越来越多。这可能是学校考评把论文第一作者的权重、以及科研合作日益增多的结果。尽管很多高水平的科研工作确实很难分清谁的贡献更大,但多数情况下还是容易区分的。当另一人对研究工作参与程度和对论文的贡献几乎相同时才可署名并列第一作者。

  2014-8-27

  北大教授林毅夫介绍说:诺贝尔奖委员会每年向全世界1500名左右经济学家发出诺奖提名邀请,包括已获得诺奖者、北欧大学经济院系的教授等。其中大概有一半经济学家提名自己,每年被提名的经济学家很多,得到提名最多的也只有20票左右。诺奖委员会再根据得票最多的前五名进行独立的评选。

  2014-8-29

  科技奖励是对广大科研人员的一种激励,世界各国都有,中国的科技奖励与国际科技奖励有较大的不同。国际奖励的举办者一般是学术协会、基金会等,中国是政府为主;国际奖项一般是以推荐为主,中国是以申报为主;国际奖励一般是奖励人,中国是奖励项目;国际奖一般不分奖励等级,中国设一二三等奖级。


上一篇:2014年10月

下一篇:2014年9月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