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教育讲堂 > 正文

精英教育思想误导国民正常思维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帮助学生成长,影响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关乎国家发展。几乎任何群体,任何阶层人员聚会时都会谈论教育,教育公平和质量是最受诟病的话题。网络上有人说“教育的最大问题是不尊重教师”,也有人说“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教师不读书”等等。

  教育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精英教育”思想根植于我们的文化中可能是问题之一。精英教育思想是农业社会的教育思想。在农业社会时期,由于教育资源匮乏,能有机会上学就自然成为社会上层(精英)。工业社会的教育思想应该是适应大众化教育形态的普惠教育思想,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对各种劳动技能的需求,帮助受教育者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工业社会教育的核心是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公平,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我们的教育思想还没有适应工业社会,多数人仍停留在农业社会的教育思想上。在精英教育思想影响下,社会各阶层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上最好的学校,幼儿园要上重点班、小学中学大学都要上重点学校。与此相呼应,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学校成为同类学校的顶尖,大学校长都希望自己的大学在培养精英。先不说这样的精英学校难以实现,就是能办成,人人都是精英,个个都是顶尖人才的社会肯定是个乌托邦。

  首先,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破除精英教育思想。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办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现实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普遍存在,义务教育阶段办精英教育或重点学校是特权思想作怪,违法且会滋长腐败,政府有关部门一定要查处。再比如,当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时,公民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指标;当大学不再是供人们仰望而成为多数人必须时,再集中资源为少数人办几所精英大学,有违社会公平原则,会受到很多人的诟病。

  其次,大学主要领导要转变办学理念。大学是培养“群英”的地方,要把精力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在工业社会,大学培养不了精英,好大学可能有利于就业,但与能否成为时代精英关系不大。精英是时代机遇、个人聪慧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与大学教育基本无关。民国时代的大学只有少数权贵子弟才能上,有文化知识的人就很少,能上大学的人寥若晨星,他们上了大学后就必然成了那个时代的大师,并不是因为当时的大学办得如何好。

  第三,家长也要转变教育观念。家长对孩子成才的认识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家长期望孩子成龙成凤,成为社会精英都可以理解。咱家孩子身高无法超过姚明,跑步快不过刘翔都可能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智力也一样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只不过没有身高那么显性罢了。当年,你的同龄人考上大学,现在当了大学教授或其他重要岗位,是因为当年他们考大学时,大学还处在少数人能上大学的阶段,当年全国招生才二十几万人。今天,高等教育发展了,每年招生七百万人,咱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国家显然提供不了七百万的教授岗位。你的孩子可能会成为精英,但这与孩子今天上哪所大学关系不大。

  社会上对教育的关注度高,对教育批评的多是好事,说明国家在稳定发展,中华民族正走在伟大复兴的大道上。在民不聊生的战争年代,在经济萧条时期或者政治混乱年代,普通老百姓关注的是生命安全和解决温饱问题,不可能关心教育。在只有权贵子弟才能上学,极少数有特权的人才能上大学的民国时期,根本无教育公平可言,教育水平无论被吹捧的如何高,如何好,都难以企及今天的教育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

  精英教育思想已经严重阻碍了教育发展,误导了国民的正常思维,是社会不和谐因素之一,也降低了国民的幸福感。精英教育思想要破除,教育是人的基本需求,是权利也是义务。

  (2017-08-16)

访谈视频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