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教育讲堂 > 正文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教育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学校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家庭和社会教育传授技能;第二层次是在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基础上的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层次是在知识和能力基础上的提高素质。让孩子学习琴棋书画,仍然是知识和技能范畴,至多是增加了审美能力,城里孩子养宠物培养爱心与农村孩子养猪养羊没有本质的不同。物质财富占有的多,课外班上得多,并不自然导致素质高。

  社会上广泛使用的“素质”一词并没有准确的定义,但已经被理解成比知识和能力更高级的东西,或者说是内化为人的与智慧相关的格调和品位表现。而这些内在的品质,更多的是文化的积淀、知识内化和转化的结果,也与个人的智商、情商等相关。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三观”教育,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念的培养。除此之外的素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造性思维: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创造性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动力。创造能力培养特别应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在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要从小培养敢于创新的思想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 自学能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而在学校学习,只能选取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学校学好今后走上社会所需的一切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必须在生产实践中根据需要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学能力是学生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并运用新知识的保障。因此,每个人还必须把培养自己不断学习、善于学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现代人必须终生学习。

  3. 审美观念与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学科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感,使之形成对各学科的爱好,启发他们学习的最佳动机,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而审美能力也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永久性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

  4. 劳动观念:人类社会要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生存、生活质量,为人类的持续发展而劳动。人必须成为社会生产力、成为劳动力,热爱劳动,积极为社会创造财富。

  5. 社会公德表现: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都应该遵循的人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会遵守社会公德,完成心理和精神上的进化和成熟,从为生存而生存、自私、野蛮的动物本性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文明礼貌、敬老爱幼是人的最基本道德;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是为人类当前生存和子孙后代生存的道德;遵纪守法、勤恳敬业是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提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层次要求;诚实守信、正直向上是为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贡献。

  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念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基础上,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些根本观点包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观点;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等。价值观念的培养不是教授学生解决具体问题或某种思维方式,而是培养伴随学生今后成长中的一种潜在观念意识,这种观念意识就像信仰一样,能根据社会的现实、个人能力和时代的环境做出合理价值判断和反映,享受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目的。

  (2017-10-18)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