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说科研&微言谈教育 教育专栏 > 微言谈教育专题 > 热点聚焦 > 正文

学校教育很难实现因材施教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李志民

  因材施教是重要的教育理论内容,也是教学实践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老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现代管理科学又告诉我们,任何社会组织和机构都应该遵循在法律框架下,以公平和诚信为基础的效率和效益优先原则。学校作为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的社会机构,理应是效率和效益优先为原则。学校课堂讲授的知识内容应该是前人对知识规律性的总结、推导归纳、系统分析、约定认知等,教学内容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高、效益好,如果教学内容只针对个别学生,不符合效率和效益优先的原则。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泛在的社会教育。现代学校的教育功能是适应工业社会文明逐步发展起来的,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公立学校应该是普惠式的教育。

  家庭教育对因材施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家长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应该扮演重要角色,切不可把自己扮成旁观者,错误地把孩子的教育当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鼓励其优点,纠正其缺点。鼓励、引导或纠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志向,但却不可把父母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强加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给孩子更大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成长,做有责任心的,有爱心的,懂欣赏的父母,比把孩子的前途交给学校靠谱。

  现阶段学校教育还不具备因材施教的条件,公立学校教育不应该把培养拔尖人才作为根本目的,应该把提高学生整体受教育质量,让绝大多数学生受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多数人受益了,拔尖人才会自然形成。

  学校教育的功能不能无限扩大。不要期望通过学校教育就能够培养出大师来,不仅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当代大师,国外的教育也不会立竿见影就培养出大师。大师是由社会环境、时代机遇、自身的聪慧和努力等因素造成,知识教育仅仅是一方面。大师也要靠历史检验,当代人自诩大师,或封别人为大师,都是利益的驱使。

  (2018-08-10)

访谈视频
相关文章
访谈嘉宾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