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绩不佳,学区房应声而跌?人为炒作的“学区房热”该退烧了!
近日,不少上海家长手机上都收到一则“考试成绩不佳,学区房应声而跌”的传闻,大意是上海市某区初中“期末统考”成绩放榜后,一“学区房”住宅小区因对口学校排名不佳引发大量抛盘,房价应声而跌。后经媒体证实,该传闻实为营销号的恶意炒作。
近日,不少上海家长手机上都收到一则“考试成绩不佳,学区房应声而跌”的传闻,大意是上海市某区初中“期末统考”成绩放榜后,一“学区房”住宅小区因对口学校排名不佳引发大量抛盘,房价应声而跌。后经媒体证实,该传闻实为营销号的恶意炒作。
传闻虽不实,但一些家长听到传闻之后的焦虑和恐慌却也真切,背后暴露的问题值得有关部门重视和思考。
其一,“炒学区”已成众多房企和中介机构的售房“法宝”。近年来,一些城市的所谓热门“学区房”几乎一天一价,人为制造的“断供”现象,更是扰乱市场预期,造成购房者恐慌性抢购。今年初,多地升级楼市调控政策,“学区房”利好出尽。在此背景下,中介机构为提高成交量、争抢客源,不惜编造谣言“带节奏”,更有甚者诱导售买双方规避调控政策。
中央反复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打着“学区房”旗号,把百姓住房当作股票一样追涨杀跌,这与资本市场上炒概念、炒预期的做法并无二致。我们不难看到,一些所谓对口优质教育资源的住宅小区,成交价一路飘红,成为稳赚不赔的“投资品”,即便“老、破、小”也能如坐上风口的概念股,房价一飞冲天,甚至超过市中心高档住宅小区价格也是屡见不鲜。
借考试成绩把房价炒上去,房产“贬值”让学校背锅,此类荒唐行为警示相关部门必须持续加大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工作力度,要坚决打击商品住房销售过程中的价格违法行为、虚假广告、编造谣言扰乱市场秩序、散布不实信息误导市场预期及诱导规避调控政策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代理机构、经纪机构、自媒体公众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应及时向社会发布典型案例,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其二,房价“涨跌之间”的教育焦虑值得高度关注。“学区房”价格一路走高,是当前许多城市的普遍现象,折射出教育尤其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仍然任重道远。客观来说,实现优质均衡需要过程,“急也急不得”;但对家长而言,“上好学”需求也非常迫切,“等又等不得”。在这样的矛盾面前,持续深化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在“学区房”矛盾较为突出的地方,相关部门既要重拳打击炒作行为,也要拿出优化招生考试制度的方案,改变“拼房子上学”的非理性预期,让“公办学校就近入学”回归政策初衷。从长远看,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之策。在不少省市,近年来形成了包括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携手共进、师资常态化流动等在内的诸多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的好办法,要提炼和复制相关经验,推动更多学校“变弱为优”“优中有特”,以实际成效回应社会关切,满足人们对于优质教育的期待。
找到一剂“退烧药”,或许能为“学区房”降温,但降温不等于治愈,相关部门还要从“发烧”根源处着力,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打好改革组合拳,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学区房”是映照教育改革成效的一面镜子,把改革举措落地落实,扎实、有力地推进优质均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能不断创造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质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切实加强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强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首要任务,符合高等教育发展实际。 [查看详情]
以高素质教师队伍支撑高校内涵式发展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政建设和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素养和创新能力、完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优化分配制度和服务体系、... [查看详情]
开创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
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从思想政治、师德素养、培养培训、管理改革、薪酬待遇、支持服务、工作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设... [查看详情]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不良倾向,例如重科研轻教学、重智育轻德育、重引进轻培育等。针对这些问题,《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在选人、育人、用... [查看详情]
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战略制高点,高校教师是制高点的制高点。《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改革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具体性问题。 [查看详情]